游戏化:游戏化的定义以及游戏化的运作方式(附游戏化示例)

探索将非游戏任务转变为引人入胜的体验的游戏化设计策略。
游戏化是指添加游戏设计元素和游戏机制(例如赚取积分、时间限制或竞赛)来鼓励人们与产品或服务互动的过程。通过将游戏融入日常活动中,公司利用游戏化来提高用户参与度,并激励人们一次又一次地回归。
非游戏环境中的游戏化
游戏化的定义是指将游戏元素应用于非游戏环境。这通常包括徽章、排行榜和奖励系统,以引导用户采取特定行为。
从Tinder到X,从星巴克到SAP,各大品牌都在运用游戏化策略,提升产品吸引力,并提升用户体验。游戏化的广泛应用,让其成为现代设计中最受关注、有时也最具争议的策略之一。
游戏化本质上是将非游戏任务转化为类似游戏的元素。它提供外在奖励——例如徽章、奖杯或连胜——来激励人们,同时也挖掘内在驱动力,例如精通、成就感和目标感。
“游戏化”一词诞生于2002年,但其理念却源远流长。早期的游戏化营销理念出现于20世纪,当时的奖励计划旨在提升客户忠诚度,并开展职场竞赛以提升员工敬业度。1984年,查尔斯·库恩拉德(Charles Coonradt)在其著作《工作游戏》(The Game of Work)中阐述了如何运用游戏机制和元素来提升员工绩效。
随着21世纪初的数字繁荣,游戏化的势头日益强劲。围绕游戏化平台,各种行业应运而生,帮助企业将徽章、积分和排行榜融入其应用和服务。游戏化的流行在2010年代初达到顶峰,涌现出许多现实世界的游戏化案例,例如Foursquare的市长竞选、Mozilla徽章,以及Jane McGonigal关于游戏如何改善世界的TED演讲。Zynga在《Farmville》等游戏上的成功进一步证实了游戏化能够激励大众。
游戏化如何运作:游戏设计元素和原则
根据游戏化专家、 《可操作的游戏化》一书的作者周玉凯的说法,成功的游戏化需要与人类动机的八个“核心驱动力”中的至少一个相联系:
- 史诗般的意义和使命
- 发展与成就
- 增强创造力和反馈
- 所有权和占有权
- 社会影响力和关联性
- 稀缺和不耐烦
- 不可预测性和好奇心
- 损失与规避
当游戏化项目利用这些本能时,它们会创造出类似于玩《塞尔达传说》或《死亡搁浅》等游戏的引人入胜的体验,其中的进度和目的都很明确。
游戏化咨询公司 PentaQuest 的首席执行官 Kerstin Oberprieler 补充道,游戏设计元素通常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等心理学框架相契合。例如,在非营利组织中,围绕集体目标融入游戏化元素比排行榜效果更好,因为排行榜会让人感觉竞争过于激烈。她认为,有效的游戏化解决方案不仅仅需要添加游戏化元素,还需要重塑社会动态和文化。
游戏化中的常见游戏元素
游戏化通过运用基于游戏的学习策略,使非游戏环境变得具有互动性。一些最广泛使用的游戏化元素包括:
目的
创造一种用户正在执行有意义的使命的感觉,通常通过叙述来讲述。
进步
进步指标(例如积分、级别和进度条)表明用户正在克服挑战。
压力
倒计时、连续或稀缺收藏品等机制促使用户快速行动并保持动力。
位置
排行榜、徽章或奖杯架突出显示用户状态、成就和社交游戏化。
玩
惊喜和愉悦的元素——复活节彩蛋、定制或探索——可以增强用户体验。
游戏化示例:现实世界的游戏化示例
游戏化的例子在各行各业随处可见。由于游戏设计非常流畅,人们往往意识不到自己身处游戏化环境。以下是八个现实世界中的游戏化案例:
- Duolingo——激励持续语言学习的记录和徽章
- Peloton——提升锻炼动力的排行榜
- Greenlight——通过储蓄积分来鼓励健康的理财习惯
- Headspace——通过条纹和游戏化学习来强化冥想练习
- Superhuman——提高电子邮件参与度的快捷方式和奖励
- 星巴克——忠诚度奖励和定制优惠,以建立客户忠诚度
- LinkedIn——进度条和徽章,推动用户完成个人资料
- 雄心壮志——通过销售竞赛和排行榜来激励员工参与
游戏化的利与弊
游戏化的好处确实存在,但关键在于执行。设计糟糕的游戏化,如果只注重外部奖励——有些人称之为“黑帽游戏化”,可能会损害长期的动力。在不考虑核心驱动力的情况下添加游戏化元素,往往会让人感觉像是在操纵,而且无法提升参与度。
批评人士认为,早期的游戏化案例过于肤浅。Superhuman 的 Rahul Vohra 指出,只有当整个体验设计得像游戏一样时,游戏化才有意义,而不是随意添加徽章或等级之类的元素。成功的游戏化需要将游戏设计元素与内在动机相结合。
游戏化在教育、工作场所和健康领域的好处
如果运用得当,游戏化可以用来提升学习成果、提高员工敬业度并提升客户忠诚度。教育和在线学习平台的游戏化实践表明,游戏化能够帮助将学习过程转化为引人入胜的体验。同样,工作场所的游戏化可以提高生产力,而健康应用中的游戏化则可以鼓励积极的日常习惯。
游戏化为各行各业带来了机遇——从旨在留住客户的游戏化营销策略,到健康和健身应用中的游戏化。通过将游戏元素融入非游戏环境,企业、教育工作者和开发者能够运用游戏化技术来激励行为,培养有意义的学习体验,并营造引人入胜的环境。
游戏化的力量在于它能够使普通的体验感觉像玩游戏一样,从而推动更高水平的参与度和长期动力。
加密货币项目中的游戏化
近年来,游戏化在加密货币项目中也找到了天然的归宿。许多区块链平台和加密货币初创公司都运用游戏化策略来鼓励用户参与、增强社区凝聚力并提升客户忠诚度。例如,交易所和钱包通常允许用户在交易过程中赚取积分、解锁徽章或升级,从而将原本看似纯粹的金融交易体验转化为游戏化体验。
加密货币中的游戏化也延伸到了去中心化金融 (DeFi) 和 NFT 生态系统。类似游戏的元素,例如任务、进度条或收藏品,被嵌入到基于代币的经济体中,以提升参与度并推动网络活跃度。这种方法不仅能激励用户更频繁地互动,还能通过游戏化的学习方式帮助新手了解复杂的金融工具。因此,游戏化在区块链的技术世界与人们期望从现代数字平台获得的引人入胜的体验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2025年最新统计数据
2025年,全球游戏化市场规模约为259亿美元,预计到2032年将攀升至1326亿美元。研究表明,游戏化营销活动可将客户参与度提高近48% ,而90%的员工表示,工作中的游戏化提高了他们的工作效率。在学习和发展方面, 83%的员工表示游戏化培训能够激励他们,而非游戏化培训方法的这一比例仅为39%。
在区块链领域,游戏化生态系统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2025年第二季度,区块链游戏每日独立活跃钱包数量约为480万个,尽管与上一季度相比略有下降。预计到2025年底,区块链游戏市场规模将达到650亿美元,这得益于基于NFT的收藏品和边玩边赚的游戏模式。